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红楼一甲子 > 第十七章 阁老之问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徐从阳继续说道:“贾家这个小子说得不错,所谓民富则国强。”徐从阳说完顿了一下,望着台下众人说道:“现在这第三问是,怎么才算民富?“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人回答道:“民富在于让天下所有人吃得饱,穿得暖,有一遮风挡雨之地。“

    接着又有人说道:“吃得饱穿得暖只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民富更在于病者有医治,蒙童有书读。”

    随后又有人说道:“民富更关键的是遇到天灾人祸之时,百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不是一遇到洪水干旱,就卖儿卖女,饿殍千里。”

    更有人说道:“民富体现在百姓们更加关注诗书礼仪,更关心国家政事。”

    这个问题回答的人很多很积极,贾珠听着堂下之人一个接一个的论述,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作为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有一种21世纪现代人没有的博爱与胸襟,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体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相比之下,现代社会的人大多有小布尔乔亚精神,偏好精致的利己主义。

    徐从阳一直低着头听着诸人的发言,一直等到无人起身再答的时候,才开口说道:“诸位说得都很对,若有朝一日能亲眼所见,老夫死而无憾。然,诸位可知如今我大周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没等下面诸人回答,徐从阳用手指了指西边,说道:“且不说西北苦寒之地,单说这江南富庶之乡,风调雨顺之年百姓勉强可以饱腹,一旦遭遇天灾,那也是饿殍遍野,人间炼狱。我大周最富饶的江南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为何?皆因百姓无余粮。为何没有余粮?因为我大周百姓懒惰,不事耕作么?老夫想不通,诸位可愿意为老夫想一想其中原因?”

    贾珠闻言,震惊地瞪大了双眼,原来如此,原来在这儿。

    贾珠心中一直很奇怪,堂堂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为何来参加一场文会,其中必有深意。之前两位老大人接连发问,贾珠隐隐之中感觉到什么,但是一时之间也没有想通。如今徐从阳问到了此处,贾珠终于有点明白了,原来这场文会醉翁之意不在酒,朝廷举办这场文会的目标不是在座的诸士子,而是这些士子背后的世族啊。贾珠忍不住想,这朝廷是想干嘛?是想变天么?

    徐从阳的眼睛没有了刚刚的温润之色,像一道利剑扫过下面的诸士子。

    为何?为何每年每天辛苦劳作的大周百姓吃不饱,没有余粮,一遇灾年就饿死千万?这当然不是因为百姓懒惰,而是因为地主豪绅的剥削。

    在座之人没有人回答,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答案,但是没有人敢回答,也没有人想回答。因为在座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能读书进学,不用从事劳作,就是因为他们的背后有无数的大周百姓替他们劳作。

    当然也包括贾珠,要维持荣宁两府的富贵豪奢生活,何止府里上上下下数千人的奴仆奴婢,加上城外大大小小庄子上的人,估计不下五六千人。

    古往今来,剥削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手段在不断变化。古时是耕地,现今是房子。

    徐从阳冷哼一声,说道:“诸位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不敢说?诸位刚刚还信誓旦旦地说,以横渠先生四言为志。”

    众人闻之不言。

    徐从阳自顾自地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日前来,老夫又是欣慰又是失望。关于刚刚的问题,老夫想让诸位好好思考一下,若是思考不出来,则回去问一问你们的叔父长辈,问问他们知不知道答案。老夫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圣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生人闻言一时间纷纷抬起来头,目光诧异地望着徐从阳。

    随后徐从阳起身离开,谢迁和薛士礼看了看徐从阳,不禁都无奈地笑了笑。

    而后,薛士礼开口说道:“时间不早,今日文会差不多就到这儿吧。今日与尔等一见,唯感后生可畏。”说着,转头看了贾珠一眼,然后继续说道:“希望尔等能记住今日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言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但我辈读书人终究是要做一番事业的,名垂千古,永垂不朽,方是男儿本色。徐阁老今日之问,诸位回去也要好好想一想,最好和家中长辈好好商讨一番。”

    说完之后,薛士礼和谢迁也起身离开,众士子纷纷起身恭送。

    贾珠等四人相伴往秋苑外走去,四人都没有言语,氛围有点凝重。

    半晌,吴恪开口说道:“贾兄,你如何看待徐阁老今日之问?”

    贾珠自嘲地笑了笑,说道:“如何看待,我等心知肚明不是么?”

    吴恪面色凝重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徐阁老等人今日为何大张旗鼓地问这个问题呢?”

    贾珠闻言轻轻地叹了一口,转身望向泗水湖畔,吴恪见之也转身望了过去。

    此时的泗水湖风平浪静,无风无波,但两人似乎都看到了这后面暗藏的滔天骇浪。 m.a

    月光如银,洒在两人身上,吴清和贾元春看着负手而立的两人,恍然之间,有一种遗世独立之感。

    第二日,京都城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着三件大事。

    这第一件自然是昨晚的宏大的文会,众人讨论着徐阁老谢阁老薛尚书亲自到场,并与众士子面谈多时。讨论着贾家之子昨晚又写出一首旷世之作十年生死两茫茫,长公主殿下亲点魁首。谈论昨晚徐阁老之问。

    这第二件事情还是跟徐阁老有关,今日一早内阁就收到了大量奏章,其中大部分是弹劾徐从阳徐阁老的。

    这第三件事就是轩辕大将军带领的平叛大军终于回来了,就驻扎在京都城十里之外。当今圣上下旨,令钦天监择一良日,他要亲自迎接。

    当然这一切和贾珠没有关系,贾珠此时正在挨训呢。

    原来贾珠带着元春出去这事被王夫人知道了,王夫人昨晚恰巧有事找元春,左等右等不见人回来。于是干脆亲自寻到贾珠的院子,可谁知,一到院子发现空荡荡的,只有烟儿和抱琴两个大丫头在,不见了贾珠和元春两人的踪迹。一问才知道,贾珠竟然带元春出了府参加文会去了。

    王夫人真是又气又急,一边担心一对儿女的安危,一边又不敢声张,怕被贾政和老太太知道。只能悄悄打发几个下人去找,可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回来禀报。

    眼看着夜越来越深,王夫人担心贾政寻她不到,起了疑心,就留下人看着,若是大爷和小姐回来,立马去禀报。

    回道荣禧堂,得知贾政今晚去了赵姨娘那,王夫人松了口气,一直等到有人禀报贾珠和元春已经回府,安然无恙,才睡去。

    一大早,王夫人就起床来到贾珠的院子。贾珠也有心里准备,一大早就起床开始读书。王夫人刚踏进院子,就听到贾珠朗朗的读书声,不由得脸色稍好一些。

    贾珠刚看王夫人的身影,就迎了出来,请安行礼道:“请太太安好。”

    王夫人对这儿子那真是爱到骨子里,见到贾珠,昨夜里那一肚子火就全没了,但是还是板着脸说道:“哼,你好好读你的书,那什么劳什子文会,你要去就去,可何苦带着你妹妹?你妹妹可是未出阁的姑娘。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你妹妹的清誉就没了。”

    贾珠神色真挚诚恳地说道:“儿子知错了,儿子思虑不周,只想到玩,没有顾忌到妹妹的女儿家清誉。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妹妹是我哄去的,不关妹妹的事。”

    王夫人见到贾珠自己认错护着妹妹,就更气不起来了,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女相亲相爱,声音越加缓和地说道:“幸好昨晚没什么事,可也绝不能有下次了。”

    “儿子谨记,下不为例。”

    王夫人点了点头,又叮嘱贾珠几句注意身体,切不能因读书坏了身体等等,而后就离去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