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明末之天降神兵 > 第一百二十二章 破例的春节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如果说武昌惨败是因为碰到出其不意的妖魔鬼怪,那么保康攻城战就是和张献忠在巴中的遭遇一样,都是功亏一篑,而且比张献忠还不如,张献忠巴中至少重创了秦良玉白杆兵,若不是义军人数不够,攻城力度太小,现在张献忠肯定闯进了四川盆地,保康一战则是武昌吃大亏的延续,连城墙都没登上过,以前张献忠军中传说官军配备了无敌炸药,闯军将领还不信,以为就是败仗的推托之词,现在几次三番验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李自成中军到达保康外围之后,仔细听几个老伙计的战况汇报,还特地远远地赶到保康战场?望,官军还没有来得及打扫战场,满地狰狞冻僵的尸体,还有些没死的只见在蠕动,发不出声音了,这种惨况令李自成陡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小小一个县城,付出如此代价,竟然未伤分毫,和计赚襄阳,攻占荆门也就只隔了几个月,细细算来,左金王随州战败,张献忠巴东受阻,自己武昌惨败,加上保康碰壁,短短两三个月,被官军消耗了大部,而且都是自己找上门送死,武昌被官军追击时他还想故伎重演,杀个回马枪打掉一部分官军,可惜现在的官军好像知道他的算盘一样,就是不上套,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脖子上绳索越勒越紧,本来满腔的愤怒,冲动之下准备倾全力攻下保康,来个玉石俱焚,被冷风一吹,他清醒过来,手下已然不足十万,在这样不顾一切拼命的话很可能义军就要葬送在这了,刘宗敏郝摇旗等人还在鼓动闯王拼死一搏,田见秀袁宗第等人则是极力反对,李自成权衡再三,觉得此地不可久留,别再搞添油战术,这样一个县城即使攻下也得不偿失。

    闯王决定绕过保康,全力往房县方向突围,当然就这样直线进发的话很容易被官军侦知意图,所以他先派刘宗敏再次率两万人佯攻南漳,接着进犯宜城,派田见秀率一万人杀个回马枪,进驻荆门,并相机威逼荆州,另派袁宗第率一万人进逼兴山,目的是让官军搞不清大损之后的义军动向,当然整个义军就要在路上过年了,他这样安排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北的房县,先骚扰周边官军,让他们顾此失彼,然后四面合围房县,打开回老家的通道,也让缺少物资的义军有一个扫荡村落获得粮草的机会。

    果然义军这边三面出击,各地警报如雪片般飞向武昌,何腾蛟杨正芳袁继贤等人焦头烂额,刚还在为保康大捷庆贺,转眼一堆求援信函,流寇这是疯了吗?四处攻略,难道不知道分兵乃兵家大忌?满打满算李闯还有十万人,如此不要命的散开,就不怕被官军黑虎掏心?远在京师的崇祯也在看着眼前的沙盘,一筹莫展,表彰保康大捷的圣旨才发出,流寇就开始大规模骚扰,还要不要过年啦?杨嗣昌洪承畴等人被叫进宫里有段时间了,众说风云,看起来流寇有攻占襄阳的意思,又有孤注一掷往南血拼左良玉的动向,究竟该如何应对?皇帝再一次看向请来的陈伟峰高师成他们,宫里仿照皇庄做的沙盘也是在他们指导下完成的,这流寇现在不按常理出牌,既不迅速撤退,也不合并攻要害,到底唱的哪一出?他需要多少有个明确的答复,若是流寇不顾新败,全力沿随州信阳一线攻入河南,那可真的大事不妙了。

    几十个官员加上几个现代人,仔细看着沙盘闯军的动向,分析了各种可能,陈伟峰高师成他们觉得,李闯经过武昌之败,又在保康碰个头破血流,已经没有能力攻占襄阳这座坚城,至于进逼兴山宜城荆州等地,不过是假象,为的是掳掠地方,筹集粮草,迷惑官军,更有可能的目标该是湖北北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内,他们就会迅速归拢,全力打开通往陕西的通道,当然也不排除其孤注一掷出其不意前往河南,朝廷只需要敕令河南各地加强防范,不使其攻占大城市就可,必要时可叫孙传庭坐镇指挥,总之不断消耗流寇,不让他坐大就可以,而若是流寇全力撤退回陕西,则更好,陕西民穷地瘠,战乱频繁,流寇即使在那站住脚,也无法发展壮大,至于四川有秦良玉数万白杆兵在那,张献忠也好李自成也好都讨不了好,又是丛山峻岭,不到万不得已,这两个聪明人绝不会再去自讨苦吃。

    一番分析,让众官员拨云见日,让皇帝放心不少,有神兵卫在,半成品的新军在,李闯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威胁京畿腹地,河南陕西各省经过史可法全力赈济,大部都已安定,从各县州府上来的奏折来看,多地已经恢复农耕,流民大大减少,以西安周至和天津为核心辐射开来的高产作物,都快要收获了,百姓有吃的,自然不会造反,那么西北这两个老贼再怎么折腾,招不到亡命之徒,只能徒叹奈何,这也是几十个朝廷股肱的共识,原先三四十万的流寇,如今已经被消耗成十万的规模,他们再折腾,只要消耗成五万以内,那官军就是不去追剿,也已经日薄西山,瓦解只是时间问题,神兵卫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大功告成,当然在场的谁都清楚,没有神兵近两千万石粮食分发下去,让大明这口破锅去实施的话,根本不可想象,什么叫财大气粗?什么叫雷霆万钧?有了那么多粮食,加上亩产几千斤的作物,猪头都能看出西北安定已是板上钉钉,现在任何战略都不需要,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釜底抽薪,没有了造反的理由根基,任谁都翻不出浪花来。

    皇帝终于露出了笑容,诸多官员提前为皇上贺,欢欢喜喜过春节吧,看似一团乱麻的湖北战场,站的高一点,自然就会明白这是流寇在垂死挣扎,一张无形的大网慢慢在收紧,离李闯张贼覆灭的日子不远了,说不定还等不到新军成立就能传来喜报,现在大家该干嘛干嘛去,酒照喝戏照看,不能让挣扎的鱼破环了过年的气氛不是?!另外别忘了给东北宁锦防线的官军提个醒,严防死守!提防后金侵袭,只要这些野蛮民族安心在那搞土石工程,别来胡搅蛮缠,这个年就是舒坦安心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末了,王承恩讲了个笑话,说国子监的几个书呆子,前几个月真的捉了几只田鸡,放到铁锅里煮,由于有一只跳了出来,所以几个书呆子写的文章各不相同,有的说果然温水能让田鸡不知不觉死,有的说田鸡预感到了危险所以先跳了出来,还有的说田鸡感到了水在热起来,只是没有着力跳出来的地方云云,众说纷纭,还引起了六部翰林院等官员的参与,这帮官员互相争论吵闹不休,甚至有的还打了起来,说的大家哈哈大笑,崇祯也是开怀大笑,只有卢象升在一旁脸红耳赤,局促不安,洪承畴见状故意问了句,平辽伯不会也学着煮了一回吧?哪知道卢象升说不光他煮了,曹变蛟吴三桂他们都煮过,还不止一回,洪承畴又问,那结果如何?卢象升说大部分的确煮死了,证明神兵的办法可行,搞得众人再次哈哈大笑,书呆子认死理很正常,大明多的就是这种读书读坏了脑子的官员,几个武将也跟着凑热闹真让人忍俊不禁。

    说到用锅煮,大家又说起蒙古那边要求多开边市,他们那缺少铁器,本朝一直禁止铁器出口,如今既要拉拢蒙古各部,而神兵带来上好钢铁无数,我们是否可以松动一下,和北面多做生意,购买大量牛羊马匹什么的,皇帝看向陈伟峰,陈伟峰微笑着点点头,知道这些大明官员已经多少明白贸易的重要性,说神兵卫今后出来的都是钢铁,比原来的铁器更耐用更坚固,因此多开贸易口岸,增加贸易种类是必须的,原来的规定可以松动,只有加强贸易,进出口大量增加才能使大明富足起来,眼前这点贸易完全是小意思,将来贸易的进出将是十倍百倍的收入,只要朝廷有了钱,那么任何人都不怕,任何事都可以做,一下子又说的大家神情振奋,连杨嗣昌谢升薛国观也频频点头,是到了多开边贸的时候,崇祯见大家都赞成,就对户部尚书李待问说,由你们户部负责,做一个章程上来,李待问掩饰不住满脸喜悦,他就是管钱的,当然是多多益善,而曹化纯王承恩他们更是内心一百个赞成,光这一年多他们内务府就从各种生意上收获了百万两还多,多开边市自然逃不过内监的抽头,又是一笔收入,说不定还是一笔大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满朝书呆子,就让他们议论去吧,只要皇帝有钱朝廷有钱,你们空口白牙真百废俱兴毫不为过,很多原来对神兵卫外来人抱有戒心的夫子,也从心里开始一点点认可,百姓生活的改善一目了然,不用多说,而神兵卫和大明联姻更是破了诸多保守势力的防,很多人现在都在叹息自己没生个漂亮女儿,要是有个女儿被神兵看中,那自己可就扬眉吐气了,在街上横着走都没人敢说不字,你看田宏遇这样一个自家女婿都不待见的人,自从献了一个美女,高攀上了一位神兵提督,发大财不说,整个人都抖起来了,开口就是我那神兵女婿如何如何,听得一帮勋贵羡慕嫉妒恨,谁让自己婆娘不争气,没生出个标致女儿来?当然田宏遇周奎他们一听说神兵大婚,早就让人备下几万两的重礼派人送往皇庄,哪知道神兵卫一概不收,无论家人如何分说,神兵卫就是打脸不看主人,硬是全退回来了,搞得几个便宜国丈灰头土脸,一时成为京师美谈,连皇帝都被惊动了,神兵卫说不收礼就不收礼,说到做到,古往今来独一份,连诸多看不起神兵充满铜臭味的清流,也不禁刮目相看,人家真的钱多不压身,并不是只认钱不认人,据说连宫里原来预备的大量奇珍异宝嫁妆都压缩了一大半,可见此事所引起的涟漪有多大,连带一大帮贪官污吏也收敛了许多,没钱是万万不能,可真要一切向钱看那就是自掘坟墓了,多少得有点做人的原则不是?!

    清流的赞许,贪官的收敛,使得很多事少了阴暗面,直接受益的自然是芸芸众生,苦了十几年的大明百姓难得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作奸犯科的事也比往年少了很多,连一向门庭若市的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也变得分外清闲,接着皇帝兴致头上又下来了一道大赦天下诏书,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给整个北方带来了阳光雨露,很多西北贪腐被史可法抓起来的官员自然也被惠及,除了重大贪污犯以外,近百名近墨者黑被释放出来,当然官职是没有了,可却脱去了牢笼之苦,感恩戴德,唏嘘不已,说实话他们中的很多人贪污不是心愿,主要是老朱家官员俸禄太低,加上西北连年灾荒穷的揭不开锅,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要是朱家早有高之薪养之廉的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自甘堕落,当然这一切神兵卫早就议论过,慢慢调整国家公务员包括农工商待遇,进而影响重农轻商的社会风气一直都在潜移默化中,只有国家尽快从农业化转向工业化全球化,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可能在未来站在世界之巅,才有可能无限靠拢现代穿越者的思维。

    除夕的时候,皇帝按惯例领全家老小去太庙祭拜列祖列宗,今年的希望比之十几年来都光明,各方面更为隆重,满朝文武也都看在眼里,皇帝献孝心,自然是做给全国看的,初一的时再次祭拜太庙然后在皇极殿大朝会接受各国使臣和百官朝贺,都着礼服,异常郑重热闹,凸显大明王朝的幅员辽阔大国风范,初二的时候宫内太子皇妃太监宫女互相恭贺拜年,受神兵卫影响,皇帝今年退回了许多进献的钱财,使得众多官员长吁了一口气,年年破财,今年总算没有哭丧着脸嫌礼轻,很多两袖清风的官员得以理所当然地露脸,普天同庆,雨露均沾,算是君臣同乐,其乐融融。

    从初三开始按惯例皇帝率百官得去祭天,接着还得去先农坛举行亲耕以劝农等等仪式,但今年不一样,初三天刚亮,各地爆竹声还未停歇,就见宫门大开,先是懿安皇后銮驾几百人在上千锦衣卫的护卫下隆重出行,当然张皇后是坐在神兵送的宝马五系车内,可整个仪仗不能少了半分,鲜衣怒马旗帜飘飘,附近居民皆出来看热闹,拱手行礼者沿街拥挤,这是懿安皇后要去皇庄看自己的居所,一路上焚香跪拜者比比皆是,都是因为这位张皇后名声极好,乃是大明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得到百姓拥戴也是理所当然。

    张皇后车驾才出京师半个时辰,正中宫门再次打开,这次是更加壮观的皇帝皇后和几位皇妃加皇子的銮仪车驾,一时间遮天蔽日,眼花缭乱,光前后太监宫女就有两千余人,百官乘轿骑马紧紧跟随,而锦衣卫和东厂更是出动了上万人,一下子把整个京师的街道都堵塞了,这是皇帝出巡,自然浩浩荡荡,坐在宝马七系车里的皇帝没看一眼宫门外跪着的几个腐朽,而是紧盯着沿街拱手跪拜的众多百姓,看得出来,今年鲜有衣不蔽体沿街乞讨的流民,多亏了神兵和几位大臣的悉心治理,京师终于有了生机,街坊酒楼食铺商店也焕然一新,家家门神对联,一片红色喜庆,让出行的皇帝心情格外舒坦,而身后随行的百官,尤其是清流,更是感慨万千,才短短一年多,京师面貌就大变,往年这个时候乞丐到处都是,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能放烟花爆竹的都算凤毛麟角,至于换新衣新裤,也只有极少数能做到,就连很多官员也不能做到全家换新,吃饱穿暖,更别说多灾多难的百姓了,可现在大手笔赈济,防疫,鼓励商贸,推广高产作物,大量用工,加上地方治理之后,情形和往年大不相同,如果不是西北还未平定,东北还未收复,就从京师百姓初步安居乐业看来,大明是真的有了盛世前兆,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这一年虽然风云变幻,朝堂纷争不断,但整体来说京师百姓生活的确提高了不少,已经很难看到王朝崩溃的乱世景象,谁心里都清楚,都是因为神兵卫的隔空出现,力挽狂澜所致,要是还象原来那样,可以说,没人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本章完)

    /22/22429/11430565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