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这怪不得义军兄弟,大多数都是活不下去才投奔而来,还有的是胁迫强征来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至于什么推翻腐朽统治这些大道理,没几个人当回事,现在困在荆门这个四面不靠的地方,吃喝困难,外面又有传言进来说家乡开始分地救灾,人心浮动是正常的,李自成愁眉不展,年关年关,这一关到底过不过得去啊?刚从商洛山中呼啸而出的冲天豪情,被西北的风霜雨雪给浇得荡然无存,如今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不动,就驻扎在这里消耗,不出两三个月必然自生自灭。二是退往陕西老家,或者杀向河南,可新败之军想要取得多大战果,只有天知道。当然还有第三条路,豁出去和南面东面的官军决战,可人家以逸待劳,准备充分,自己士气低落如惊弓之鸟的乌合之众九成会全军覆没,即使和张献忠不计前嫌合兵一处,估计也难以突破,每天成百上千的逃兵说明了一切,军无斗志,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所以思来想去,唯一能保存火种的办法就是撤退,先退往老家再说。
几次和田见秀袁宗第刘宗敏商量下来都是这个意思,目前的困局只能退回陕西再说,一旦在此地过年物资消耗完毕,整个义军将不复存在,必须动起来,以运动抢掠来抵消物资人员消耗,荆门已经成了一座死城,别看还有近十万之众,其实真正决心坚定的老营人马不过万余,扛不住几万官军围困的,所以此时突围才是上策。
计议已定,李自成开始部署突围,襄阳是不能去了,官军布防严密,定然会吸取教训,这根骨头啃不下,只能沿保康房县竹山一线迂回,力求攻陷几个县城,以战养战,不求十万人全身而退,只要能保存数万骨干,那还有希望东山再起,李自成立即命令郝摇旗召回驻扎在远安的义军,作为先锋开始向保康攻击前进。
郝摇旗大字不识一个,为人倒是异常勇猛,每每身先士卒冲在前面,这次武昌受伤还未痊愈就作为全军先锋,率一万人直扑保康县城,一路烧杀抢掠,用了近两天时间才逼近保康,保康是个小县城,不过它离襄阳不远,此时襄阳城内有秦军三万,在武昌的湖北巡抚何腾蛟总兵杨正芳一接到保康方面及各地告急文书,立马慌了手脚,高启潜金子荣全回了周至,附带副总兵王廷臣也被拉去周至训练,襄阳名义上有近五万人马,可除开属孙传庭的三万秦军,其余的只能算是凑合,而武昌城内官军还不如襄阳那边,现在流寇数万侵犯保康,可见不是小股人马,若是李闯再次直奔襄阳,那凭自己这点家底,还真把握不大,两人赶忙召集所有官员商量对策,众官员七嘴八舌,要去救援的,固守待援的,迎头痛剿的,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何腾蛟一个头两个大,眼光不停在众官员身上打转,最后落在了一言不发的袁继贤身上,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必然胸有成竹,于是开口道“袁大人,这里众说纷纭,你可有退敌之策?不妨说来听听”袁继贤一听巡抚大人叫唤,赶忙站出来回答“下官以为只固守襄阳,或者全军决战都欠妥,想那李闯必然是坐困荆门粮草断绝,以求突围,武昌一战流寇胆丧,故不敢再进犯坚城襄阳,因此襄阳必然无忧,大人可令各县坚壁清野,并派出几股秦军援助各地,尤其是保康,南漳,房县等地,需各派几千精兵前往,协助他们固守自保,一如神兵所说,只要不让其获得粮草补给,假以时日,敌兵四处碰壁必然瓦解或退出湖北,还请抚台大人早做决断”
“你是说流寇不会去襄阳?”何腾蛟脸上有了一丝喜色,“正是,下官以为李闯新败,已无力攻坚城,此时发兵必是困兽之斗,以求生路,东南西北皆是官军重兵,贼军定不敢以卵击石,故抚台大人大可放心调遣,只要守住各地城池,流寇绝不敢久留,退出湖北已是不得不为之,我等只需令其加固城防不使其攻城略地即可”袁继贤又进一步解释,他很肯定李闯部会退回老家,湖北之难解困只在时间而已,只要巡抚大人头脑够冷静,不做出冲动清剿的举动,一切就都可以掌握,何腾蛟也是聪明人,有人点破,自然一下子明白了,只是作为湖北老大,武昌襄阳才是重中之重,若是将三万秦军全部派往各地,襄阳城内留下一帮放不下心来的民壮,万一李闯出其不意,再次攻占襄阳,那别说自己做到头了,说不定连项上人头都难保,所以他有些犹豫,对于他来说失陷几个小县城不过就是挨朝廷一顿骂,失陷襄阳武昌的话可真大难临头了,而总兵杨正芳认为携胜利之师乘胜追击更不足取,万一李闯狗急跳墙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杀个回马枪,进犯武昌则大事不妙矣,所以虽然明知袁继贤说的是对的,但为保险起见,他思索再三,武昌这里按兵不动,襄阳城只派出五千秦军由一位副将带领,救援保康和守住南漳两个襄阳的门户,留下两万多秦军守住襄阳,即使湖北西北角几个县城有失,自己也能承受,这样的安排深谙儒家中庸之道,无可厚非,当下获得了绝大多数官员的赞成,对于袁继贤来说至少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混乱,不会给流寇可乘之机,多少给了湖北腹地一道保障,苦了西北几个小县,那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只要湖北之危解了,一切都好说,至于自己吗,他老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打报告去周至,不是趋炎附势,而是真心想去学习神兵技艺,即使挂冠而去也在所不惜。
郝摇旗率领万多人马逼近保康,又分派三千人马佯攻襄阳门户南漳,一时间湖北北部烽烟四起人心惶惶,襄阳城内的三万秦军是归孙传庭管辖的,但若保康南漳不保的话,襄阳必然危及,所以何腾蛟的命令一到,城里的秦军立即遵令派出五千官军火速驰援保康,而远在武昌的湖北参政袁继贤知道巡抚大人为保襄阳部署太保守,让人带了封信,仔细分析了闯军动向,指出李闯更多是为了退往陕西老家,不敢攻占襄阳,希望襄阳秦军多派部队前往南漳保康房县竹山等地协防,能把各地县城守住最好,当然他的信是商量口吻,秦军将领看过之后,经过分析,觉得有一定道理,但襄阳毕竟是重头,绝不能再次失陷,因此除了遵照巡抚大人协防保康的决定外,又派了三千人前往南漳驻防,这样一来襄阳几个门户重兵把守,但房县竹山一带则没有加强。
郝摇旗来到保康,刚扎好营寨,立即摆出阵势,先派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保康城内紧张万分,亏了有秦军五千进驻,加上临时征募的几千青壮,近万人固守这个小县城,原来低矮的城墙被加高加固,城门都被土石堵得严严实实,把自己打造得像个乌龟壳,郝摇旗几次小规模进攻受阻,不禁恼羞成怒,准备一次投入五千强攻这个小城,还没等他发令,就听哨探回来报告,袁宗第田见秀三万人马马上赶到,要他暂停进攻,不得已他只得叫停,前出营门迎接大部队的到来,袁宗第田见秀都是打老了仗的人,稍微一转悠就明白这座县城有些棘手,不过义军好长时间未获得补给,看起来是根骨头也要啃一下,但郝摇旗手下几千人马攻击,效果不会大,于是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分三个批次,每批一万人,持续不断攻击,能一次性打下来就算是大胜,对于提振士气绝对有好处。
第二天天刚亮,准备充分的义军扛着百余架打造的云梯,列队完毕,就等主将一声令下,而城内保康知县看着城下黑压压一大片连绵不绝的流寇,头皮都发麻了,两腿不听使唤地抖动,好在换过装的秦军不是孬种,秦军副将命令城头几门火炮和一千钢之弩手做好战备,后面一千掷弹手紧跟,三千青壮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处,大家都清楚,胜败就在今天,能吧,四万人现在还能归拢的才两万出头,又一次大败,再也无力进攻任何地方,能自保就算是阿弥陀佛了,死不死活不活的感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没见到义军壮大,反而不断地减员,就连周边的百姓都开始躲着他们,这种情形是举义旗以来从没有过的,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感觉到说不出的难受。
李自成也好,刘宗敏田见秀也好,都没人意识到温水煮青蛙的厉害,一直以为是官军变强了,不知名威力巨大的武器普遍装备,义军吃大亏,不过也比以前猥琐了许多,明知可以穷追不舍一战定乾坤,就是不追击,就连武昌大胜都只追出二三十里,马上就缩回去了,幸运是幸运,保存了很多义军骨干,可就是说不出的钝刀割肉的感觉,如果要他们呐喊的话,还不如迎面一刀砍来来得痛快。
此时见到前锋郝摇旗田见秀袁宗第他们的李自成就有这种感觉,以前数次被官军杀得走投无路,只剩下几百几十人,可那是真刀真枪博命,所谓富贵险中求,心惊肉跳的同时,也是不断地惊喜和刺激,现在这叫什么事?四处碰壁正常,可人心离散,天天逃兵,总感到哪里不对,难道是湖北这个地方和义军犯冲?自己的战略有问题?或者官军已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或者这些活不下去跟随自己的农夫找到了更好的活命之所?李自成在寻找答案,所有义军将领也在寻找答案。
(本章完)
/22/22429/11169311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