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在保国公朱晖率军先行之后,张昭派信使和后军的都指挥刘宁、御史王用联系上。在宣府西面的怀安卫停留五日,再于六日后抵达四百里外的大同镇。
大同镇是九边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华。有一件事大约可以说明大同镇的繁华:大同的名妓在北地很有名气,可与扬州瘦马相当。
城中有藩王代王,亦有大同巡抚治理地方。
张昭行军至此,朝廷早就行文至大同。张昭只需要和大同总兵府交接文书即可。
额外说一句,明朝的边镇军事体系和京营、卫所都不相同。军官的称号各不相同。譬如大同,设总兵官一人,驻大同镇城。左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九人,游击将军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这套体系的是由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职务构成。然而,各职务却没有品级,不固定人数。完全依赖于军镇下辖的城池的数量、大小。
和大同总兵府文书交接后,又给巡抚衙门送去文书,请求在大同镇购买米面、盐等军需。随后,新军卫八百余人的主力驻扎在桑干河岸。后军的辎重队伍陆续前来。
河边连片的军营中,夏日的暮色徐徐降临。张昭打量着训练回营的士卒们。
新军卫的士卒体能超过团营一大截。张昭是掐着时间,落后保国公朱晖所率的大军一天的行程抵达大同镇。新军卫在这里将会有四天的时间休整,并训练。
接下来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赶到约两百多里的太原镇。
太原镇并非是太原城,而是指的偏头关。从大同府沿着桑干河,走应州、朔州、宁武、偏头。
新军卫并不需要前出偏头关,到太原镇的治所地。而是直接在宁武关交令。然后,可以经由神木到榆林镇,行程约500里。到了榆林镇,基本就是算进入西北的战场。(m.a
张昭心中一喜,就这50名骑兵打底,他的侦查骑兵到是可以组建起来。
好像是约好了一样,张昭营门口接着回营的征兵小队,往往是一支队伍刚了解完征兵的情况,就有另外一支征兵小队回来,带回来的新兵都是三五十人不等。
在到下午三点左右时,统计招募到800余人。这个人数偏低。看来出宁武关之后,还要再派出征兵小队。这数量还远远不够的。他卫里的名额还有4600人。这才只招募不到五分之一。
就在这时,营门前的道路尽头忽而走来一群士卒。等到营前,就见晒黑的陈康欣喜的上前来汇报,“少爷,我幸不辱命,招募到381名新兵。现带回营中。”
“好。”
一个千户的新兵有了!
陈康笑起来,安排着新兵入营,道:“少爷,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