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虽然大宋如今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各地官府除了那些受自然灾害的,都是轻易超额完成对中央的夏赋税交纳争了表现,而且本地库仓中也收集存储了足够多的粮食,又从寺庙查抄到不少,倒卖给海盗也仍剩余不少,秋粮又要下来了,根本不差僧犯吃的那口。但官府却舍不得在僧犯身上浪费。能省下的粮食,那可都是可以从海盗交易来的银子啊。
再者看押这些激动的僧人也是件危险的大麻烦,各地都被刚刚过去的叛逃暴动狂潮吓怕了,生怕僧犯也闹一出。
为了早日甩掉麻烦,加上争功心切,都想立最大的功劳以最快的速度最先让皇帝看到自己的能力与忠心。
于是,官府在此案上展现了大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上下齐心协力默契配合,也就有了从未有过的工作效率。
当真是速捕速审速判,比后世的严打都迅猛。
本来,各地官僚们以为:当地寺庙也就是以神佛名义巧妙敛财干些违法乱纪的事好过着悠哉神仙日子,有这样的好日子不好好享福,哪会搞什么谋逆推翻道君皇帝的凶险事呀,僧人又不傻,高僧更是充满混世的大智慧,更不会如此不智。整个佛门被朝廷定下造反罪名,无非是受大相国寺的牵连。皇帝和东京要员们深刻见识了僧人造反的疯狂可怕势力,差点儿死在那块暴乱中,都被惊得不轻,满朝文武极度惊恐又震怒,对庞大神秘不受官府管控的佛门深为忌惮,为早日彻底铲除这一威胁太大的隐患势力所以才毅然决心悍然灭佛。
可现在一审查才知道,特妈的,闹了半天真有不少僧人至少是盼望当今圣上早死掉改朝换代。佛门还真有不轨之心。
从抄到的证据和审讯结果看,佛门内部多年前就有“现世佛已逝,未来佛当兴”的流言。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妥妥的对当今社会强烈失望不满,有了仇视心,想推翻重立朝廷以求理想的未来的佛门隐晦之词啊。和三国时期闹黄巾军起义时高喊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一个意思,异曲同工而已。
到如今,随着大宋乱象加剧,佛门内部这种大逆不道之语越发盛行,原来还只是由某个在佛门地位极高的高僧在私下里做了这个断语,引起这个佛门内部流言,但也仅仅局限在佛门上层,是高僧长老私下聚会交游闲聊时悄悄说说的流传,现在呢,各地寺庙一些没职务不是寺中骨干却有点资历的僧人也在私下议论,甚至连寻常的僧众也有知道这说法的。
放着另类的荣华富贵好日子不安心过,居然起了逆心?
想想有点儿理解不能。
地方官们不禁想问这些僧人:“你们是不是吃饱了撑得?”
可再一寻思,官老爷们也渐渐想通了不少。
当今圣上是道君呐,虽然不排斥佛门,可亲近维护的是佛门的死对头道门,信赖的是道士。
大宋是如此繁荣富裕又人心良善淳朴的社会,正是佛门兴盛大发展过最好日子的时候,多好多难得的机会啊,前所未有啊,却偏偏居然是道君皇帝坐天下,这若是佛门菩萨什么的转世做了当今圣上,那该多好啊。
这是佛门一些人起了怨念的源头。
赵佶这位道君在迷信道教一心想成仙的同时,实际上对佛门也恩厚,佛门得便宜更大,看看大相国寺的牛就知道了。
但,这没用。
他是道君,佛门就不满。是立场之争,更是根本利益所致。
若是皇帝亲近佛门,只信佛祖,排斥道门,那佛门的日子岂不会好到真神仙一样快活?这就是佛门中人的普遍心态。
最初私下下了那断语的高僧或许是因这个心态对赵佶在位不满,也或许是真大智慧敏锐预见了宋王朝覆灭的未来。
但他已经圆寂数年了,无从考证他当时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才大胆那么对同行放言。
但佛门其他人对赵佶心有怨言看不惯是真的。说白了就是人心不知足。
沧赵家族以一己之力强力推动得大宋暴富。
丰富充足的食物,极度发达的社会,跳跃般的发展,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高速发展,极度繁华,机遇多多,也引动人心浮躁混乱不肯安分,就如同后世现代。在这种社会氛围中,说是跳出世俗却身陷世俗的僧人又岂能免俗,肉体凡胎的,欲念难除,也是浮躁不安分,加上佛门有大追求,自然是过着好日子还想要更好更光辉体面的。
有了不满源头,而后朝廷整垮了沧赵商业,没了这个经济发动机,大宋经济由极度繁荣发达转入迅猛大衰退,政治也越发腐败不堪,社会治安急降,不说田虎王庆晁盖等大反贼,只歹徒和剪径毛贼就不知存在多少。百姓的日子难过了,出个稍远的门都得思虑一下会不会遇到强人稀里糊涂丢了小命,朝廷的收入年年暴减,佛门收入自然也暴降。
轻轻松松日进斗金的快活日子突然没了,前景无限美好极度牛的好日子就这么转眼就消失了,僧人们由奢侈转入紧巴日子,面对巨大的落差,心理失衡,本就对道君不满,这下如何会不更起了怨念?
都是赵佶这个道君昏庸无能偏信道教乱搞造成好好的盛世变成这样糟糕的。(m.a
他们肯老实奋力赶路,除了畏惧挨打和死亡,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也想早点赶到沧北。因为一磨蹭,深秋和酷寒冬天转眼就会降临,对抗官兵催促,耗在路上,最终最倒霉的还是他们自己,又对赵公廉怀有一些期望。
沧赵家族以慈悲闻名天下。
文成侯更是英明贤达,敢做敢当,想必会理解佛门的冤枉同情自己能给予善待。也唯有文成侯有这个魄力和能力。
这有点儿可笑。
往日享受沧赵家族强力推动形成的富裕社会时,佛门中人却是少有人感念沧赵恩德,多的是怨恨道君皇帝一起鄙视宠臣赵公廉,为沧赵没落赵公廉失宠而幸灾乐祸,如今落难了,没救了,却又想起沧赵家族的好来,希望以前诅咒该死的被他们嘲笑的文成侯能继续展示慈悲贤能帮他们脱难别受苦。
押解官兵没杀几个僧人,但饥饿劳顿玩命似艰苦长途跋涉把这些不事劳作甚至长久养尊处优的僧人折腾的,肥得拖瘦,瘦得成干,都轻盈了,老弱不堪折腾者一路断断续续还是很自然地圆寂不少。
度日如年,好不容易挨到沧北。
离得近,最先来到沧北的僧人先集中留在清州。
这是朝廷的旨意,也是阴谋。让文成侯第一时间栽上这个屎盆子,看赵公廉到底会怎么办。
宿元景旗下的高阳关路大军已经枕戈待旦,朝廷安插在沧北的那些将领们暗中也是如此,都在为所谓的可能发生的赵公廉悍然勾结甚至积极煽动僧人随他造反而准备大战剿杀。
僧犯们哪知这个,一路老实沉默,这时候却吵吵起来,都来了精神。
自负名声巨大的高僧纷纷强烈要求见见赵公廉,自信以佛门称霸天下的雄辩口才必能说服赵公廉,总能争来些好处。
可,慈悲敢为的活菩萨文成侯却没出现。
面都不露一下。
来面对他们的是赵公廉的侍卫长兼新鲜上任的左屯卫将军童刚。
朝廷在清州的那些文武官员是绝不肯沾手处置和管理僧犯这种事的。
那活既无油水,还有大风险,也损名声,甚至担忧损阴德福报,属于典型的责任大如天却无丝毫一利的公务。
可笑的是,当贪官烂将,坑害百姓,毁灭国家民族根基,做诸恶却不担心有损阴德福报。
都缩头推托不干。
让这些官员意外的是,作风强硬又在清州真正能一言九鼎的赵公廉既无恼怒,也不强派难为他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