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 第147章 刘皇叔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蔡邕来到了洛阳,被公孙续封为从事中郎,消息不胫而走。

    于是公孙续礼贤下士之名迅速传播,当然这其中也夹杂着对袁绍和王允,以及朝廷的评价。

    像蔡邕这样的大才,在长安竟然不被重用,甚至于说是不被用。

    一些旧事也被翻了出来,董卓死后,蔡邕差点因为是董卓余孽被杀。

    这谁相信啊!

    如果蔡邕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之人,怎么会在光和元年因言获罪,流放朔方?

    蔡邕就是敢直言进谏,正直德高的清流之士。

    至于说董卓把持朝纲时,在朝为官。

    那个时候,谁又不是如此?王允还是董卓的心腹啊!

    可见,陛下也并非能够明辨忠奸,王允也并非正直的贤臣。

    而袁绍更是徒有虚名了。

    朝廷不能给蔡邕一个职位,难道大将军府也不能吗?什么礼贤下士?

    真正能做到礼贤下士的,是镇北将军公孙续。

    正如郭嘉所预测的,许多文士因蔡邕之事,陆续来到了洛阳。

    这其中也有两位大才,都是从荆州而来。

    一个是博陵崔氏的崔钧崔州平,他是前太尉崔烈之子。

    而他还有一个兄长,其名叫崔均,字元平。

    并州刺史牵招举荐,公孙续同意,现在是西河太守。

    崔烈当时的司徒之职,是用五百万钱捐的,可人家确实有才,而博陵崔氏也很有底蕴,子弟也都给力,无纨绔。

    公孙续任命崔钧为河东太守。

    另一个是颍川石韬石广元,公孙续将其封为河内太守。

    现在整个洛阳地区都缺人才,无论是太守这样的大才,还是县令一级的普通人才,都不够用,因此他不会吝啬。

    两人当然非常高兴了,荆州虽好,可他们的根在中原啊!

    能在司州为官,两人都非常满意,直接就是太守,让他们感觉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

    以往举孝廉,就算你的名气再大,举荐你的人再有声望,初期也不会超过县令之职。

    当然乱世不一样,每个诸侯都是如此,没有办法从县令一级培养人才。

    公孙续喜欢听琴,而且也懂琴,否则怎么能对《秋月照茅亭》给出如此精准到位的评价。

    因此当郭嘉告诉蔡邕,主公日理万机,为了天下百姓常年征战奔波,压力很大。

    蔡琰小姐的琴声可以解除疲劳,若是有空,希望能给主公抚琴。

    蔡邕一听当然同意了,而且女儿很有空,一直闲在家中。

    能给镇北将军公孙续抚琴,对女儿蔡琰来说那是一种荣幸。

    蔡琰肯定不会拒绝,镇北将军对父亲有救命之恩,她无以回报。

    于是将军府的书房中,便经常会传来悠扬的琴声。

    琴到深处,自然情到深处。

    融情于物,水乳交融。

    这个时代一妻多妾,妻在的时候,任何女子都只能做妾,如果妻子死了,那才可以重新娶妻。

    而一般情况下,以前的妾是不能升为妻的。

    这就是妻妾之间,地位差距大的原因。

    像蔡琰这样的身份,想找一个人做妻是完全可以的,而跟了公孙续只能做妾,因为有妻。至于说次妻、平妻,没有的事,只不过是把妾叫的好听一点。

    但是蔡琰情愿给公孙续做妾。

    公孙续乃人中之龙,上应天命,下安黎庶,将来的成就,恐怕不只是霸业。

    蔡琰是才女,自然看的更远,做妾她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何况公孙续对妻对妾都是一视同仁。

    长安。

    关于蔡邕的一些传言,在这里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朝廷和大将军府都在酝酿着大事。

    到底是进行西征还是东进?

    而就在这时,马腾接受朝廷的圣旨,亲自来到长安,就任执金吾之职。

    这一下,无论是天子刘协、朝臣,还是大将军袁绍,都非常高兴。

    这才是大汉忠臣呀!谁还敢说,马腾有异心?

    于是任命韦端为凉州刺史,张既为陇西太守,马超为镇西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

    朝廷再无后顾之忧,下一步便是攻打洛阳,讨伐公孙续。

    刘备兵败豫章之后逃到了长沙,刘表对刘备也有提防,不可能让他在荆南四郡立足,封刘备为长史,让其三兄弟来到了襄阳。

    而这时刘虞得知了消息,他对刘备比较器重,建议天子下诏,召刘备来长安。

    天子刘协征求了王允和袁绍的意见,同意刘备来长安。

    于是,一道诏书很快下到了荆州。

    刘备当然要奉诏了,他的将军头衔,也是天子封的,敢不奉诏令吗?

    何况在荆州寄人篱下,让他很是憋屈。

    五月,刘备三兄弟到了长安。

    袁绍派人将其迎进城里。

    刘备没有任何耽搁,不顾疲劳,立刻来到大殿面圣。

    来到大殿,天子刘协正在朝会。

    大将军袁绍,司徒王允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是杨彪、马日?、刘虞、吕布、朱?y、皇甫嵩、田丰、许攸等朝臣。

    刘备立刻走上前去,跪拜在御前。

    “臣刘备,参见陛下——”刘备的声音很大,但是有些哽咽,“臣受陛下隆恩,被封讨寇将军,却不曾想兵败豫章,有负陛下重托,请陛下治臣之罪!”

    “豫章之败,罪责不在于你,起来吧!”刘协缓缓的说道。

    “谢陛下!”刘备站了起来

    。

    “陛下,刘备乃是宗亲!”刘虞说道。

    “你是宗亲,你的先祖为谁?”

    “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祖父刘雄,父亲刘弘!”

    “传宗正,拿族谱!”

    “诺!”

    不一会儿,宗正捧着族谱来到了御前。

    “宣读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一脉!”

    “遵旨!”

    宗正大声宣读: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

    胜生陆城亭侯刘贞。

    贞生沛侯刘昂。

    昂生漳侯刘禄。

    禄生沂水侯刘恋。

    恋生钦阳侯刘英。

    英生安国侯刘建。

    建生广陵侯刘哀。

    哀生胶水侯刘宪。

    宪生祖邑侯刘舒。

    舒生祁阳侯刘谊。

    谊生原泽侯刘必。

    必生颍川侯刘达。

    达生丰灵侯刘不疑。

    不疑生济川侯刘惠。

    惠生东郡濮阳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听着宗正宣读完,刘备感激涕零,整个天下,除了关羽、张飞,没有几个人相信他汉室宗亲的身份。

    今天终于在族谱中见到了他的名字。

    高兴之余又有些悲哀,家族的没落,正是从父亲这一代开始的。

    天子刘协将族谱排了一下,发现刘备竟然是他叔父一辈。

    “原来是皇叔啊!”

    “臣愧不敢当!”

    “大将军,王司徒,今日朝议之后,朕欲与刘皇叔于偏殿中叙叔侄之礼,不知可否合乎礼仪?”

    听了天子的话,袁绍和王允脸色都有些难看和尴尬,他们二人几乎同时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天子。

    “此乃宗室之事,合乎礼仪!”王允说道。

    “臣无异议!”

    “若无其他事情,退朝吧!”刘协说完,站起身来,在几个宫女和小黄门簇拥下,进入偏殿。

    “恭送陛下!”众臣先后退出大殿。

    刘备进入偏殿。喜欢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