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希望家园 > 第123章 星辰之下的守护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星辰之下的守护

    自2050年以来,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抬头仰望夜空,便能清晰看到月球上有一个如神灵精心雕刻般发光的六边形袖珍小雪花。那其实是华夏月球基地的太阳能板反射太阳光所呈现的效果。到了2075年,这颗明亮的六边形“雪花”,已然演变成一枚镶嵌在月球上的六边形臂章,愈发明亮耀眼。

    这是因为如今广寒宫市太阳能板的铺设面积,已从曾经的不到3万平方公里,大幅扩建至30万平方公里。不过,国际上对华夏月球地下基地的规模,仍一无所知。只听闻基地不仅实现了粮食、能源、水源、空气、设备制造等的自给自足,还拥有太空舰队船坞工业体系和两支规模庞大的太空舰队鲲鹏一号舰队负责每日地球输送各类月球资源,还有一支神秘舰队行踪神秘不知所向。

    生活在华夏青藏高原的牧羊人说,每天他们都能听到空中传来龙吟般响彻云霄的巨响。每当这时,青藏高原的小动物就会吓得四处逃窜。起初,当地居民家的孩子被吓得大哭,还以为那擎天巨柱要倒塌了。后来听边防战士解释,才知道那是飞船在空中启动核能助推器发出的声音。

    有一次,我和阿妈来到珠峰脚下的观测营地。这里距离珠峰仅数公里之遥,抬头便能清晰看到珠峰直插云霄的雄伟身姿。营地里,来自各地的科研人员忙碌穿梭,巨大的雷达天线不停转动,对珠峰周边的气象与地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它们从不落地,仅在珠穆拉玛峰顶那仿若被大地巨手托举的巨大蘑菇状平台上降落。”导游介绍道。初见这一幕时,我满心疑惑,便问导游:“为什么飞船不落地呢?”导游脸上浮起一抹神秘笑意,说道:“它们似乎生来就属于天空,难以降落到地面。”

    后来,从附近一位当地人那儿,我打听到,这些鲲鹏飞船满载从太空带回的陨石,而这些陨石带有辐射。为避免辐射影响居民生活,飞船才不在地面降落。

    就在我们讨论时,一位科研人员路过,见我们一脸好奇,主动上前介绍:“这些飞船装载着带有辐射的太空陨石,为降低辐射影响,飞船从不在地面降落,仅停靠在珠峰峰顶的特殊平台。”听完科研人员的讲解,我恍然大悟,难怪身处这观测营地,大家都得身着太空宇航服。看着穿梭在天空的飞船,我内心既震撼于科技的力量,又对这片充满辐射的区域多了几分敬畏。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笑着安慰我们:“孩子,别担心,我们当地人在这儿生活了多年,还没人患上辐射病呢。”

    当我作为喜马拉雅共享城大学太空飞船宇航员专业的学生,首次踏上前往月球基地的实践课旅程时,内心既激动又紧张。前往月球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如今,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出发前,尽管从爷爷那里,我已无数次听闻月球基地的传说,以及在青藏高原上空呼啸而过的鲲鹏一号飞船的故事,但当自己真正站在通往平流层物流平台的太空物流电梯入口时,那份震撼依旧难以言表。

    电梯入口位于珠穆拉玛峰山体内部,一条悠长的通道引领我们深入其中。随着电梯缓缓启动,透过透明的电梯壁,我看到山体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宛如迷宫。这里是整个太空物流系统的核心枢纽,无数高铁轨道和物流管道纵横交错,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平流层的物流平台运往华夏各地,又源源不断地从华夏各地将加工好的各类资源汇聚于此。期间,一列满载着特殊建筑材料的高铁风驰电掣般从下方轨道穿过,引发一阵轻微震动。电梯墙壁上,安装着实时显示物流信息屏幕,上面不断跳动着各种物资的运输状态和数据。

    电梯上升过程中,我先是感受到一阵轻微的失重感,整个人仿佛变得轻盈起来。但很快,电梯的平稳运行让我安心下来。大约几分钟后,电梯抵达平流层物流平台。当电梯门缓缓打开,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震撼得呆立原地。

    平流层物流平台宛如一艘巨大的椭圆形宇宙战舰,稳稳悬浮在珠穆拉玛峰顶端数千米高空。其表面由高强度复合材料打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耀眼光芒,宛如披上一层金色铠甲。平台边缘,是一排排整齐的太空飞船停靠位,一艘艘庞大的鲲鹏一号飞船静静停靠在那里,如同即将出征的钢铁巨兽,随时准备划破苍穹。

    我跟随导师和同学们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沿着平台通道前往飞船登机口。途中,一股淡淡的金属气息萦绕在鼻尖,还混合着设备运转散发的热量。时不时能看到工作人员身着特制工作服,身前实时呈现各种3D虚拟操作界面,脚步匆匆地穿梭其中。他们专注地盯着虚拟屏幕,口中念念有词,时不时在空中滑动虚拟操作界面,身旁时不时出现各种身份的虚拟人投影,他似乎在和他们执行着某种重要任务。我还注意到,平台上方有多架无人机有条不紊地巡逻,它们时不时闪烁着红黄蓝绿各类色警示灯,为整个平台的安全保驾护航。

    登机前,我忍不住回头,透过宇航服的保护罩再次凝望这个宏伟的平台。它不仅是一个物流枢纽,更像一座充满未来感的梦幻之城。平台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多功能舰岛宛如一座高耸的灯塔,灯塔顶部是一个巨大的信号收发器时不时向天空发射出耀眼的光。听说这里既是整个平台的指挥中心,也是宇航员的医疗救助点,更是太空观测站。我看到一些工作人员在舰岛的玻璃幕墙后忙碌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屏幕上跳动着各种复杂的图表和数据。此时,一艘刚刚返回的飞船正在卸货平台上进行卸载作业。智能机械臂精准地伸向飞船货舱,如同灵动的钢铁手臂,将货物稳稳取出,随后通过传送带运往山体内部的处理舱室。与此同时,飞船底部的发动机喷口还喷射着蓝色火焰,我这才惊觉它们居然是悬空的!并没有真正停靠在平台上!

    进入鲲鹏一号飞船内部,我立刻被它的宽敞空间和浓厚的高科技氛围所征服。飞船内部布局合理,驾驶舱、休息区、工作区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休息区的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不仅舒适,还配备了各种调节按钮,能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我们被安排在休息区坐下,准备起飞。随着飞船引擎启动,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在空气中回荡,那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的龙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我透过舷窗向外望去,平流层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淡蓝色,与地面上的天空截然不同。阳光洒在飞船表面,形成一道道金色光影。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推背感,飞船缓缓升起,速度越来越快。随着鲲鹏一号逐渐加速,我们开始离开平流层,向着浩瀚太空进发。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景象,地球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珠穆拉玛峰也渐渐缩小,最终化作一个小小的白色斑点,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进入太空后,眼前的景象让我彻底陶醉其中。地球宛如一颗璀璨的水晶球,悬挂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层和绿色的大陆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美得令人窒息。我从未想过,自己竟能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这颗蓝色星球的全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感动。

    飞船航行得异常平稳,我也逐渐适应了失重环境。导师向我们介绍,鲲鹏一号采用了先进的核聚变发动机和离子助推器,这使其能够在太空中高效航行。我凝视着窗外的星空,无数星星闪烁着耀眼光芒,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它们有的明亮,有的黯淡,有的聚集在一起形成美丽的星团,仿佛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经过短短不到1个小时的航行,我们便接近了月球。月球基地那巨大的六边形结构在视野中逐渐清晰起来。从太空中望去,它宛如一片璀璨的六边形湖泊,无数个蜂巢太阳能板在月球表面波光粼粼。

    导师告诉我们说整个基地由多个六边形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共享城,内部功能完备,涵盖居住区、科研区、农业区、工业区和物流区。

    当飞船靠近月球基地时,我看到那些巨大的太阳能板阵列,它们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银色光芒,宛如一片银色的海洋。这些太阳能板不仅为基地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还兼具通信和环境监测功能。我不禁想象,在月球基地生活的科学家们,在这个高科技环境中,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默默奉献的场景。他们远离地球,在这片荒芜的月球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

    随着鲲鹏一号飞船稳稳降落在月球基地的停机坪上,我的首次太空之旅,才算是正式拉开帷幕。舱门缓缓打开,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几分神秘与未知。

    在智能机器人的引导下,我们一行朝着通往月球地下城的基地入口走去。月球的低重力几乎让我在行走时能飘起来,进入这个入口看起来并不起眼,却仿佛是通往另一个奇妙世界的钥匙。本以为进入基地入口后,很快就能抵达地下城,可没想到,乘坐专用电梯竟整整下降了80层。经过粗略估算,每层按3米计算,我们深入地下约240米。

    当踏入广寒宫市的地下城,我感觉仿佛走进了《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现实世界。尽管身处地下240米,这里却明亮得如同白昼。无数的机器人沿着既定轨道快速穿梭,它们形态各异,功能也不尽相同。有的身形小巧,灵活地搬运着小型货物;有的体型庞大,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型设备的维护工作。街道上,各类智能设备星罗棋布。自动清洁机器人在地面上快速滑行,所到之处一尘不染;智能交通指示设备时不时调整着不同路线的机器人,它那灵活而又不知疲倦的六只机械手臂,总能精准地抓起需要改变航道的地面机器人,还能同步为空中飞行器执行空中飞行安全检测工作。

    刚进入这片区域,我便依照机器人的指引,配备了智能手环。手环一戴上,便与我的个人信息自动绑定,各种实用功能一应俱全。随后,我坐上了飞行器。飞行器根据地面投射出的指定光标,平稳地缓缓飞行。与此同时,一个3D虚拟操作界面投射在我的眼前。界面中,可爱的人工智能小i以甜美的小女生形象出现,热情地说道:“欢迎来到广寒宫市,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参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