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北宋骄阳 > 第七十三章 运用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辛羸微微一呆,淮南万毕术那是什么鬼

    淮南子这本大作他倒是听说过,据说是西汉年间淮南王刘安召集诸子百家融合著作而成的一本书,其中内容纷繁复杂,诸子百家的言论在其中都有,但整体上却是以道家为主流的。

    难道,这淮南万毕术是我孤陋寡闻了还是说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已经失传了

    辛羸表示很尴尬,要是系统升级完成了的话,倒是可以花个千把声望好好了解一下,淮南万毕术里面可是带了一个万字的

    其中一个就是凸透镜点火的原理,还不知道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术又是什么高端产品呢。

    文言文水准不超过四级的辛羸,想当然的把万毕术三个字断成了万毕术,而实际上,正确的断法是万毕术,大致意思是所有变化终于此术

    辛羸还没来得及回答沈括的问题,一旁的响儿却是惊讶起来“书上也有妖术么”

    沈括尴尬起来,有种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不是,这并非妖术,乃是淮南王刘安召集墨家弟子研习万物变化的一本书,乃是淮南子外书之一,这无火自燃之术,便是其中记载过的。”

    响儿听完之后,觉得有些古怪“既然你看过,那你为什么不会奴觉着,这就是十一郎发明的方法以后烧火便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沈括更加尴尬起来“以往虽然看过书中记载,却不曾一试,且淮南万毕术乃是杂家书籍,与科考无关至于烧火,怕是不行,此术若无阳光,怕是不行。”

    辛羸摇了摇头,中国人读书,的确很少愿意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这不管是如今的宋朝,还是二十一世纪。

    宋朝就不多说了,大家都这样,而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歪果仁学物理化学之后,就能拿着几个小玩意儿给玩出花来,而中国人的物理化学,如果不是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大多数都会在高考之后就全还给老师了

    想着这些,辛羸不由得一阵感慨,千年前的墨家便已经发现了凸透镜原理,可惜,如今墨家早就消声殆尽了,董仲舒真是罪人,哪怕他促成了真正的大一统,他也依然是罪人

    更可惜的是,明明那么多原理就记载在书上,看过那些原理的人不知道几多,却没有一个人去尝试一下,否则,中华的科技发展,应该会更快的吧

    带着一丝惋惜和哀其不争,辛羸当即便直接开口道“存中兄,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沈括眼睛微微一亮,继而好像有所领悟一般,回头再看向辛羸,眼中依然崇敬无比“十一郎,为何好词佳句在你手中,便是信手拈来呢”

    “额”辛羸微微尴尬,一不小心又把陆游大大的诗句念了出来。

    转念一想,那首诗本来就是劝人实践与努力的,提前放出来,就能提前收到一些效果,想来陆游大大是不会怪罪他的吧

    这般想着,辛羸将手背在身后,转身看向几人道“偶有所感,心有一诗,今日便赠与诸位,共勉之”

    亚当立马认认真真的看向辛羸,三十六撇了撇嘴。

    响儿跟夏娃一个德行,满脸即将要看精彩表演的表情。

    沈括则是眼睛一亮,满是期待的开口“十一郎请”

    辛羸点了点头,装作在思考一般,必须得装作思考啊,不然又是什么七步成诗,名声太大了以后会扛不住的。

    缓缓走了两步,辛羸这才满脸严肃的开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话音落下,亚当皱着眉头,似乎在努力的背诵,夏娃转眼又去折腾冰块了。

    沈括满目神光“十一郎当真大才前两句说古人的治学态度,后两句警醒世人当真好诗,于哲理诗中,应该又是千古佳作”

    说到这儿,沈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当即满是感概与明悟“多谢十一郎存中明白了,日后定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效仿古时贤人,做学问必定不留余力,全力以赴”

    额好像跟想象中有点偏差啊

    一开始不是打算开发沈括的科研精神的么怎么把这货整得有点中二了

    “但做学问也不是一味努力便能成的,还得找对方向若方向不对,那便是南辕北辙”辛羸开始循循善诱了。

    “十一郎说得是”沈括点头,还沉浸在方才那首诗的震撼之中。

    辛羸笑了笑“凡是学问,都得从方方面面去考虑,例如其原理,其运用。存中兄,我这便考考你,方才无火自燃之术,该如何运用呢”

    运用

    如果说实践是自从儒家独尊后,中国人基本上都缺失的一项能力,那么运用,简直就是中国人的特长

    当然,首先要现实有这样一个需求,没有这种需求的话,是不会有人研究怎么运用的,即便研究了也会被人当成疯子,就好像明代万户造火箭飞天一样,很成功也很失败,然而却没有对整个社会产生任何影响力,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社会,压根就不需要飞天这种技能,而且万户自己都被炸死了,别人就更不敢玩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