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明末之天降神兵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乱战二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接下来多尔衮根据蒙古军大胜的经验,开始布置更多的小股人马骚扰,远的甚至绕道到三海关外围,沿途军堡能占则占,不能占则威吓,反正就是不让明军安稳,而大股人马则在锦州东面安营扎寨,他要逼出前次让清军大损的那支怪兽部队,或者明军九边主力,群狼环伺,就是看你什么时候露出破绽,然后猛扑上去撕咬。

    蓟镇一万余人马几乎全军覆灭,败报很快抵达京师,崇祯震怒,削了白广恩两级官职,并下旨严厉呵斥辽东巡抚邱民仰,认为他坐拥数万精兵却未能及时救援,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新甲张若麒等人却推脱得一干二净,满朝文武也都认为当初就该派一大臣统一指挥,宣府大同密云山海关蓟镇等地官军一起出动,十数万大军与后金正面对抗,而不是只让蓟镇单独前往,造成今日之局面并非兵部战略失误,而是未能彻底执行兵部建议之故,且白广恩御下不严,进军迟缓,未及时发现数万蒙古军的包围,若是能及时发现敌军,就地加强防御,等待山海关及宁远增援,也不至于大败亏输,所以罪不在兵部,搞得崇祯无话可说,都是为了大明着想,只是计划不周,安排欠妥所致,阵势一肚子怨气没处发,一直在揪心司礼监掌印王承恩见此事又是一团乱麻,待皇帝退朝之后小心提醒道“皇爷,奴才前见这战事沙盘甚是清晰,何不让内阁及诸大臣一同观看,或可有所补益”他是看崇祯又开始焦虑,才提醒皇帝,神兵沙盘战场形势一目了然,最好去往皇庄,大明真正能征惯战的栋梁此刻都在那里,为何不问问他们呢,但又不敢明说,免得气头上的皇帝认为他也完全依赖神兵卫,所以故意提起沙盘一事,果然崇祯听了,沉思片刻,果断命备车,他要去皇庄一趟。

    皇庄礼堂大沙盘前,几十个大明股肱的确在研究宁锦战场,连太子也在一旁观摩,白广恩蓟镇官兵全军覆没,让他们陡然感到形势严峻,七八万蒙古军的加入,锦州一线已经有十数万敌军,陈之伟峰范小武等人也是有些意外,历史上蒙古军只出动了三四万,现在一下子来了近十万,远多于历史记载,这说明穿越者的到来影响很大,那么可以推想,一两个月后皇太极率领清军的主力,肯定也会比历史上更多,宁锦一线吃不吃得住数十万大军轮番攻击?这就需要更多考虑了,关键是现在吃了败仗的明军能不能对了,心中总算有些放下心来,又问卢象升等人,此时若是皇太极举国而出,锦州那边是否可以抵挡?要不要调秦军和白杆兵过来?卢象升高声回到“锦州粮草充足,城高墙固,面对数十万建奴坚守几个月不成问题,且我九边重镇官军主力尚在,暂时无需过多调兵,谅其必不敢象上次那样轻易破关,为今之计乃是严令各处死守城池,绝不可浪战”曹化淳杨嗣昌等人都点头认可,只要九边不失,让建奴在那消耗物资,天朝就有时间从容布置,到时一举击败满蒙联军,乘胜收复辽东,崇祯终于点了点头,内心虽然觉得不用新军也能和建奴一战,但诸将皆认为不可轻动,那就是准备用雷霆一击完全解除东北之患,他又看向陈之伟峰范小武,说道“两位卿家认为海上登录旅顺可行否?不知所造海船何时可下水?”陈之伟峰和范小武略微思量了一下,回答道“新军这两个月可初成,海船数艏也快下水,我等意见,第一师可由海路运送登录旅顺,第二师则从陆路直达锦州,双管齐下,一举收复辽东,后第三师横扫蒙古大漠,一路向北向西,第二师拿下沈阳后亦向白山黑水进发,第四师拱卫京畿,第五师进驻江南,还请陛下斟酌”

    几句话,把新军成军后的战略目标说得清清楚楚,在场的所有古代人也是群情激奋,一年多来幸苦磨练,再过几个月就要大展拳脚,能不让人热血澎湃?年轻的皇帝脸上有了一圈红晕,再忍耐几个月,自己梦寐以求的文治武功就要实现飞跃,看着诸位满脸的兴奋,一旁的王承恩问,朝廷的收入是否能支撑如此大规模战事?诸人又看向了两个现代人,陈之伟峰点了点头,“初期由我神兵卫一力支撑,一年后陛下大可放开手脚整治税收贸易矿产,我等初步估计,就江南税收一项若是实行商税,即可为大明每年增加两千万两以上,而各地矿产不下千万收入,海贸也不会少于千万两,至于粮食,安南天竺等地充足,可由海上购买运输,故维持五个师新军不在话下,当然新军一成,还可裁撤各地旧有官军,比如南北之京营,三十万实在太多,维持三五万足矣,此一项也可节省银钱不少”

    陈之伟峰的话给大明皇帝和股肱打了一剂强心剂,蓟镇大败的阴影几乎烟消云散,崇祯心里现在一片雪亮,望着一干朝廷重臣,大明中兴的担子就全交给你们了,新军一成,那些尾大不掉的军阀就下决心裁撤,至于现在关宁锦一线,就先让他们在那折腾吧,只要身边这几十个干城在,锦州就是丢了也不怕,满朝文武众说风云,朕就只当过耳乱风,任其天花乱坠吧。

    崇祯这边在皇庄逗留详细询问新军事宜,那边皇太极也在详细询问乌真超哈准备事宜,一年多各处收刮来的铁全部用来铸造火炮,包括打造火铳,如今已经打造出数千杆火铳,七十多门各式火炮,孔有德尚可喜他们知道皇太极并未满足,所以工匠们还在日夜劳作,争取多造些火炮出来,汉军旗人员也不断扩大。关宁锦蒙古人打灭蓟镇万人,很快传到了沈阳,这些消所透露出的信息说明,明军还是以前的明军,除了部分武器装备提高,并未有本质改变,拿着手里的战报,皇太极问范文程怎么看,范文程早有准备“九边明军只调动了蓟镇一镇,可见大明朝廷并不认为宁锦很危急,如今八万蒙古人到来,锦州一带我大清已有十数万大军,每日粮草消耗不在少数,若是旷日持久,恐不利于我大清,为今之计在于不断进逼,逼迫大明全军前来,也好各个击破,因此臣认为,可让睿亲王郑亲王乘我大军士气旺盛加紧骚扰,择机歼灭其冒进之军,还可派偏师威胁承德宁城等地,造成我大军欲再次入关之势,那崇祯小皇帝必然调各路边军勤王,到时首尾难顾,锦州自然唾手可得”皇太极沉思片刻,觉得范文程说的有道理,满蒙联军现在有十几万,士气正旺,四处出击,造成行将入关假象,逼得明朝精锐尽出,正好让他浑水摸鱼,只要将明军主力击败,锦州就成了孤城,早晚都可摘取,于是他下令,让多尔衮除了继续围困锦州外,派数万大军袭扰明军后方,佯攻宁城承德等地。

    多尔衮经过蓟镇一战,多少看清了明军的虚实,也认为此时造势袭扰为上策,以前几十人几百人的小打小闹,可以改变为几千人上万人规模的进攻,他要看看明朝究竟会忍耐到什么程度,所以皇太极命令未到,就已经由多铎等人撒出去数路人马,进攻宁城等地,一时间整个东北乱成一锅粥,各地告警文书犹如雪片一样飞入京师,而宁锦一带更是雪上加霜,邱民仰作为辽东巡抚,天天要面对一大堆要求救援急报,朝廷斥责他对蓟镇见死不救,他真是有苦说不出,监军张若麒又要求他派兵出击,收复各处被占屯堡,明知出去有危险,但外围被满蒙联军肆虐,始终不是办法,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下令关宁锦防线酌情处置,遇到小股建奴,可以驱赶,尽量不使其得逞。

    锦州三面被围,只留逃往宁远一条通道,后方蓟镇一战全墨,他很清楚建奴必然得寸进尺,除了加强锦州城防之外,他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出其不意,给嚣张的建奴一个教训以提振士气,一连数天他都在紧密监视着建奴的一举一动,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吴克善蒙古部由于在宁远大捷,缴获无数,一下子全军开始骄纵,全然不把明军放在眼里,这天新归附的浩奇特部统领庄兔率领三千多蒙古鞑子深入宁远和锦州之间山神庙一带洗劫,被宁远守军探知,监军张若麒认为是个机会,可以由宁远和锦州守军前后夹击,来个肉夹馍,巡抚邱民仰思虑再三,觉得该给朝廷一个交代,否则自己这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皇帝索性全扔给内阁留中不发,自己则带着几个亲信天天泡在皇庄,和几十个大臣在沙盘上比划来比划去,外加陈之伟峰他们不断灌输现代作战理念,比那些空口白牙纸上谈兵有用多了,崇祯感觉自己战略头脑提升了档次,不再象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拆东墙补西墙,而周围的大明栋梁也都视野开阔,分析的入情入理,就连十几岁的太子也多少有了打仗就是打得后勤这样的概念,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在这里才能清楚明白前方的态势,钱粮几何,军队素质如何,建奴长处在哪,官军战斗力如何,步军和骑兵的优劣,时机地利,大家分析得明明白白,相比之下,朝廷百官那种不顾实际,天马行空般的瞎指点,一下子就显出无知来,崇祯在这里才真正感到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建奴数次入寇,不是大明没有忠勇可战之兵,而是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加上后勤严重缺失,被来去如风的骑兵打得措手不及,丧师失地,当年孔有德部为了一只鸡与地方争执,导致吴桥兵变,让建奴有了火炮火器部队,可见文官插手军事必然乱套,文贵武轻的局面必须改正,崇祯内心暗暗下了决心,他准备重开五军都督府,以后军国大事不再由内阁统管,得单独由五军都督府来统一调度,文官做好朝廷政务即可,文武分开的想法越来越清晰,这也算是现代人到来潜移默化的成果,只有不让文官插手军事,武将才能全身心管好军队,这种现代分工理念,大明能早一点认识到,那么中华民族就会早一点崛起。

    (本章完)

    /22/22429/12014348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