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明末之天降神兵 > 第一百三十章 利益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岛津久通只在明国大船上待了一个下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匆忙赶往鹿儿岛藩地向家主报喜去了,而范小武则比岛津久通更兴奋,一个日本最大的金银矿马上落入囊中,对于缺少银子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利好,这次来日本赚得盆满钵满,还顺带奠定了日本两强分治的基础,没费一兵一卒,真特么过瘾,只要好好经营幕府和萨摩藩这两个对头,那么日本想要对外扩张就等于天方夜谭,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手段拉甲方打乙方,永远困在内部斗争中不能自拔,可以说仅仅一天时间内,日本基本就不再有资格参与瓜分世界,而且还是自己送上门来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满载收刮来的穷困浪人和货物的大明船队,没有谁有胆量打主意,两次海战虽然隐秘,但是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十个武士两艏安宅船消失,郑家船队吃大亏,都不是能隐瞒住的,大明高大船队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深藏不露,早就在沿海一带流传,加上数次击败清军,没有多少人敢于明迁移者都有补偿,并分给良田,同时请旨调宋应升出任松江知府,全力负责迁移事宜,并免除上海县两年赋税,才算勉强安定了南京诸多士绅,不过表面的服从不等于就没事了,江南士绅集团一直在暗中勾连,早晚都会爆发,这一点穿越者心中跟明镜一般,能拖延他们爆发的时间就算是胜利,只要北方稳固了,江南那再怎么折腾都不会影响大局,只是苦了史可法等一帮干吏,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左右周旋,暂时将矛盾压制住,南京京营是根本指望不上的,所以刘孔昭的水师就变得尤为重要,皇帝三令五申,外加不断给钱,就是要他们看好江南这个赋税重地,以免那些食君俸禄不思报国的富商官吏铤而走险,做出大逆不道的举动来。

    魏国公徐文爵一直在冷眼旁观,北方翻天覆地的情报不断传来,加上定国公家的书信来往,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小皇帝政策的改变是迟早的事,开海禁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税收制度的变革,一旦皇帝发狠真的收商税,江南沸反盈天是必然的,不说那些富豪不肯掏银子,就是他自己手下那么多商号,这得要掏多少银子?南京士绅暗中有人和福王来往,他一清二楚,就是假装不知道,南北朝的事情心里想过,不是没有可能,照现在的情形看来,说不定能成,北面山河破碎,皇帝昏招迭出,即使有神兵卫大力相助,短时间内也无力对付江南,况且南京京营三十万数额也不是吃素的,真要鱼死网破,凭江南富商的实力,小皇帝绝对讨不了好。

    史可法来南京清楚知道身上的担子,一来就视察了宝船建造进度,操江水师名义上管辖着整个长江段,可经过上百年的裁汰,已不复当年千舟竟发的盛况,别说海船,就是数百料的内河船只都已经很少了,拿神兵的话来说,这些都是舢板,根本不堪一用,如今朝廷拨下银子,意图重建宝船,一个是为了海贸,一个是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京师一带日新月异,必然带来全国政策上的改变,江南这个粮仓则是重中之重,一旦风起云涌,必然影响到北方大局,作为出身江南世家的史可法,内心对改革赋税制度并不很赞同,连开海禁都有一定保留,他不是不知道国家赋税年年下降,影响到了朝廷大事,而是深怕皇帝一时冲动,惹得天下大乱,在他看来,朝廷更应该关注全国土地,不能让诸侯藩王无限制圈地,只要遏制住朱姓子孙侵占土地的势头,那么老百姓就还有赖以生存的资本,所以他来南京后就开始打压地主,平抑物价,希望这些多吃多占的地主能为国家多想想,可惜作为书生意气,他还是低估了江南盘根错节富豪阶层的贪婪,这些人表面上迎来送往,表示服从朝廷的政令,背地里却依然如故,毫不收敛,以留都魏国公等勋贵为代表的士绅阶层阳奉阴违,而且还拿他们没办法,即使是江南防务的大头京营,他都没法插手,全由名义上京营提督魏国公掌握着,所以现在朝廷拉拢刘孔昭的操江水师,绝对是正确的,只要这几艏坚船利炮在手,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军阀就不敢轻举妄动,而刘孔昭这个勋贵能不能全力支持他这个朝廷代言人,就得看情形的发展了,好在神兵卫准备在上海县建设港口码头,只要这些码头建设完成,那么以神兵卫的实力,不怕他们泛起什么浪花来。

    内阁和皇帝现在对江南的要求其实就是一个稳字,派史可法坐镇,重建长江水师都有这个意思,只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南方不出什么的大的篓子,北方就有时间和精力来收拾流寇和建奴的烂摊子,由于各地矿产开发带来的利益,加上出乎意外的商贸赋税收入已经超出内阁的意料,江南的赋税现在显得并不是很迫切,至于神兵认为所有革新都要在新军练成之后进行,内阁几个大员深以为然,只有皇帝和内阁掌握了绝对实力,一切才能够有条不紊推行,否则,以目前各地传上来的消息来看,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毕竟关系到豪强地主的切身利益,难免有人从中煽风点火,当年靖难之役,宁王之乱都是这样造成的,现在皇帝又年轻,而且刚愎自用,万一引起天下大乱,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现在只要求全国稳定就可以,即使是表面上的稳定,也一定要等无敌新军的练成。

    范小武回到天津,向管委会汇报了萨摩藩的动向,管委会对他当机立断表示赞同,有幕府和萨摩藩两个对头互相制衡,日本想要超越列强那是白日做梦,至于枪炮一类,都是落后的火炮火枪,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给他们现代武器,怎么也威胁不到这里,军火生意的暴利不做白不做。不过就几天之后,不知道从哪得知消息的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曹化淳一起来找陆文夫和陈之伟峰,听说你们要武装倭寇,上次看在利益的份上卖一些也就算了,这次又要卖给倭寇大笔火器,你们是不是真的忘了壬辰倭乱了?这倭寇极是难对付,为祸上百年,千万不能为了一时之利,再次武装倭寇啊,一个个说的言辞恳切,神情激动,就差开口骂娘了,也难怪他们激动,这事要是捅出去,全国都能沸反盈天,大明吃倭寇的苦,几天几夜也说不清,陆文夫陈之伟峰加上范小武只能不停解释,说这个萨摩藩和日本当权的幕府是对头,武装他们对抗幕府,即可渔翁得利,又可以控制日本等等,反正就是此倭寇非彼倭寇,给他们的火器都是淘汰下来的,绝非新军先进武器云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奈何几个古代人就是不依不饶,说这样火中取栗,到时难免引火烧身啊,范小武只得以实相告,说他们已然定下朝之鲜的济州岛,会在那里训练数万武士,随时可以灭了日本,不能因为倭寇的劣根性,而断了大明的财路,看着一帮大明的忠臣,范小武适时抛出了萨摩藩金矿的信息,这个大金矿,每年可为大明带来数万两黄金数十万两白银,加上幕府控制的金矿,和还未开发的北海道金矿,只要我们运作得当,那每年进账千万绝对不是梦想,而这仅仅是和日本一家交易的利益,要是以后占领澳洲,那更是财源滚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果然不假,任是几个现代人破析世界局势,利害关系,什么橘蚌相争,就是说不通古人,说一千道一万,支持倭寇就是不行,但一说到有巨大金矿,几个古代人立马换了脸色,尤其洪承畴和杨嗣昌曹化淳,他们久在中枢,数十年来一直为钱犯愁,深知钱财的重要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范小武一说日本有好几个巨大金矿,其中就有被神兵卫定下的菱刈金矿,马上口水都流下来了,大明缺钱啊,缺太多钱了,赋税连年歉收,内忧外患哪个不需要钱财?运作得当每年上千万两银子,谁不动心?这倭银还和大明成色不同,都是十足白银,这要是拿住了,以后就是江南赋税收不上来,也影响不到大局不是?几个古代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赶紧用袖子擦去嘴边的哈喇子,说话都开始和颜悦色了“伯爷说的是这什么萨摩藩手里有巨大金矿?每年可以给大明带来数万两黄金数十万两白银?”曹化淳可不管文官怎么想,只要手里有银子,神仙都不怕,天塌下来有高个子出去都是旷古未有之事,不用问,皇帝听了绝对可以大笑三日啊,至于那些腐朽吗,他们现在上不上折子,唾沫星子乱飞都没人理啊,反正一句话,一大笔银子永远比空口白牙道德文章重要太多。

    本来想兴师问罪的几个古代人,没想到竟然满载而归,为国家为朝廷获得了空前利益,自然心情愉悦,连带看折子的皇帝也被感染,本来还在为新军练成后的军饷物资发愁,现在忽然天上掉下了馅饼,一下子解决了支撑新军的大难题,五个师,每年可以摊派到百万两,再加矿产收入海贸收入添添补补,大约可以做到两百万两一个师,就是不做赋税上的革新也绝对可以,那么维持新军这一块就不是问题了,只要新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开疆拓土功昭日月不再是梦想,而是唾手可得,况且神兵卫对倭寇早有提防,福建还有郑家船队支持,沿海一带受侵扰的问题不大,现在要关心的主要是东北建奴的动向。

    (本章完)

    /22/22429/12014345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