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shu.com/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转过身来的五艏商船,迅速拉开了与海盗船六七里的距离,然后再转身,75小姐再次开炮,几十枚炮弹呼啸着砸向十几艏不知好歹的海盗船,虽然在摇摆中命中率很低,但还是有几枚命中了,又是一阵火光闪烁,随着海盗船孤注一掷追上来,距离拉近,75小姐的命中率迅速提升,福船连着中了好几发,十几艏小船又有两艏倾覆,而远处的两艏作为侦察的小船见到这边形势不妙,已经悄悄开溜,随着范小武他们连番炮火攻击,原来气焰嚣张的小股海盗终于刮地三尺都不为过,这几年光饿死冻死的就不下百万,他李??是心向大明的,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奈何朝中遍布后金党羽,就是自己再怎样表忠心,恐怕时间久了,会被完全架空,或者被他人替代云云,在不明表里的新人看来,这样一份情真意切的信件定然会打动所有人,可范小武明白,朝鲜能写信给大明表忠心,也一定会写信给后金或其他人表忠心,棒子国天然就是个首鼠两端的货色,一直到现代都是如此,无论是背面还是南面,一会紧靠北极熊,一会哭告鹰酱,一会来华夏求援,反正到处找爹,还自鸣得意,以为自己在几个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其实谁都没把它当回事,在几大国心中他们不来没事找事就算是善莫大焉,可惜他们永远没这个自觉,隔段时间总会出来找存在感,在世界上搞出些新花样来,说白了就是根搅屎棍,而且完全认识不到。
所以范小武拆开李??的求援信,看了两遍,同样的内容估计他写了不下几十封了,只有傻子才会当真,当下当垃圾一样扔了,要不要从朝鲜进攻后金不是李??说了算,不是他范小武说了算,甚至不是大明皇帝说了算,那是要他们临管会集体讨论决定的,至于朝鲜以后究竟怎么统治,临管会一定会有所决断,可以预料最起码都要在朝鲜驻军,绝不会再让这个数典忘祖的半岛刷什么存在感,而这一点若是现在让李??知道了,宁可全身投靠后金也不会写这样一封哭告信,这就是所谓造物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了。
回到天津,这次海贸带回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近两百万两银子收入,外加几百吨铜几百吨铁,都是基地急需的,尤其是铜更是雪中送炭,我国一直是缺少铜矿的国家,别的国家子弹都是铜做的,只有我们是用铁做的,就是因为缺少铜需要节约所致,工程机械也好,电力设施也好,都离不开铜,尤其大量的电线电缆耗费的铜更是不计其数,所以几百吨铜的到来,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室内照明等都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当然里面还有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橡胶生产,已经让郑家去南洋寻找流泪树种子,但对于现阶段来说要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橡胶产品八字还没一撇呢,还需要好几年,至于塑料,化纤等等,得等油田开发才能一起上马,但大量铜的到来,始终都是一件大喜事,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几百吨铜比几十万两银子更具现实意义。
几百名鬼子的到来立即引起了轰动,现代人没什么,不过就觉得他们比想象中野蛮,大明人可都是见了仇人一般,这几天卢象升洪承畴他们反复来询问,要这些倭寇做什么?言下之意是中山狼始终养不得,不如全部处理了,免得将来养虎为患,这个不怪他们如此上心,大明自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沿海都受倭寇袭扰,为此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若没有戚继光等一批干城挺身而出,现在是啥样谁也保证不了,所以一帮倭寇一上岸就挑动了大明士绅的敏感神经,搞得范小武他们只得将三百余武士安排在塘沽一个偏远地方圈起来,专门给几个凶狠的现代教官去训练,多少得让这群能当众大小便的野蛮人学会点现代文明,当然伙食一类待遇不会差,本来日本人就够矮小了,若再在伙食上克扣,一群侏儒无论如何都难以应对白皮的高大,所以一方面向大明股肱再三保证管教好倭寇,说明收罗他们不是养虎为患,而是为了让他们做炮灰冲在前面,以因对即将到来的几个大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加强管理,不让这群倭寇有机会出来祸害,才勉强搪塞住大明官僚的问询,毕竟有神兵卫强大的实力在,几百被招募的倭寇翻不起什么浪来,不过此事也教育了现代人,几代人的仇恨隔阂,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于是临管会决定等棒子的济州岛港口初具规模的时候,把这些倭寇全安置在那里训练,免得在大明土地上碍眼碍事,算是大家达成了一致,连众多皇汉也觉得行,训练倭寇皇协军来应对日本应对西方,绝对是以毒攻毒,属于神来之大臣都叫进来。
不一会功夫,薛国观周延儒谢升和新晋内阁大学士的户部尚书李待问全进来了,崇祯也不言语,把几份奏折递给他们,几个阁老基本都知道内容,再次细细观看,不知道皇帝又要出什么鬼主意,薛国观首先恭喜皇上,现在国库充盈,钱财滚滚而来,正应了盛世祥瑞云云,先给皇帝拍拍马屁,免得他没事找事,接着周延儒等纷纷附和,尤其李待问一改往日抠门,说如今国库日丰,国家一直拖延的项目都可以开始运作,比如黄河长江防洪堤坝,南北漕运疏通,西南蛮夷整治等等,可这些都不是皇帝要听的,他今天叫他们来是为了海禁的事,所以不等他们马屁拍完,直接就说“神兵卫一次与倭国海贸,收入近两百万两,我大明分润近五十万两,可见海贸一事大有可为,朕看过了倭国的白银,比我大明足色,听回来的人说倭国现在闭关锁国,沿海一带倭寇已然绝迹,朕想在此时开海,不知诸位先生以为如何?”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外面风言风语,说昏君和朝廷百官利令智昏,只顾铜臭,不顾王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云云,皇帝却毫无收敛,想要强行开海禁,这不是要把内阁放火上烤吗?
“皇上所虑者无非就是朝廷开支,百姓作息,如今国库并不缺少钱财,前段时间开矿和贸易已然足够国家用度,开不开海并非所急之所,况西北流寇未尽,东北后金未灭,若此时开海引起全国震动,必然得不偿失,还望皇上三思啊”谢升作为老一派作风,自然不希望皇帝内阁站在风口浪尖上,连神兵卫也说过,需要再等待几年,西北东北问题解决了,才可以放开手脚,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提醒想干傻事的皇帝,接着老成持重的李待问也说此事急不得,神兵卫只是试水,并非常例,不如等他们再多几次海贸,有了确凿把握再做也不迟,我大明不出工不出力坐收渔利岂不更好?薛国观也点了点头,说沿海一带开海,必然制度混乱,难免鱼沙混杂,不能保证部分良民做海盗营生,一个郑芝龙就够朝廷头疼的,若再出几个刘香郑芝龙,我大明水师此时真无力应对啊,老臣知道神兵卫几艏大船在建,莫若等他们造好之后再做定夺。
一个个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皇帝也真的不爱听,虎着个脸,看向一直不做声的周延儒,意思是你这个大儒什么意见?有屁快放,别躲在后面,周延儒一看皇帝眼神,知道躲不过,立马站前回话“几位大人的说法都是对的,皆是为我大明考虑,说老臣谋国绝不为过,臣以为既然海贸如此诱人,不如先敕令南京或者浙江打造几艏大船,随神兵卫一起,他们进什么货我们跟进,一样货物,一样海贸,单独结算,此进项必然巨大,所谓欲速则不达,若是全国开海禁,大量货物充斥海上,想那倭国才多大点地方?人贫地瘠,又有多少钱财可分润?所谓竭泽而渔,到时江南富商纷纷下海,朝廷收入反而受损矣,望圣上三思”真是老狐狸,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一旦国家开海禁,沿海一带富商定然个个争先,倭国屁大点地方,就是金山银山也会很快挖空,那朝廷收入反而就会下降,得不偿失啊。
果然,周延儒一席话令刚才还满怀豪情的皇帝陷入了沉思,没错,骤然开海,千帆竞发,商税未行,大量钱财只会落入奸商手中,富了沿海,却少了朝廷收入,那么剩下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周延儒说的,大明迅速打造几条海船,跟随神兵卫贸易,他们买卖什么,我们也买卖什么,那每次上百万两收入绝不会少,这个才是眼前最佳途径,薛国观谢升李待问都暗暗佩服周延儒这个老狐狸,毕竟是前朝宰相状元及第,脑经不是一般的灵,一下子就说动了皇帝,还无形中消弭了一场风波,看来大明首辅这个位置早晚还是姓周的,这不,几句话,崇祯思索了一会点了点头,马上要求内监去寻找当年郑和海船图纸,下旨限令一年之内南京打造不少于四艏海船,拨款五十万两,由操江水师提督诚意伯刘孔昭统一调度,雷厉风行,刚收上来的五十万两转眼就给了刘孔昭,他诚意伯算是天降横财,说不定从此一飞冲天,不过对于内阁来说,这样最好,少了朝廷非议,也变相稳定了江南,至于以后,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只要有神兵卫做对照,那千奇百怪的事情绝对少不了,海禁商税等等,还是等新军练成,西北东北平定以后再说吧,只要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几个挂名内阁大臣掌握实权,皇帝你爱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
(本章完)
/22/22429/11133362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